风水与建筑的桃花源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2012-12-02 20:40:57 0人评论 220次浏览 分类:建筑风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及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上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阶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陶渊明在其《桃花源诗并记》中所记载的政治上的大同世界,似与建筑无关:但现代社会旅游业甚发达,不少地方均宣称其旅游景点不是桃花源所在地便是与此极类似的地方以达到拓展人文旅游的目的看来“桃花源”与建筑或由建筑形成的景观不无关系陶渊明在该文中还写道“问今是何世,桃花源中人“乃不知有汉”,与此相似的是‘现代中国建筑“乃不知有中国”;当然,不同的是,我们并不生话在建筑的桃花源中,桃花源中的建筑是中国风水理论的产物,现代中国建筑“乃不知有中国”,实质是不知有风水。
1 现代中国建筑不知风水的原因
      现代中国建筑不知风水的自接原因,是我们的城市规划法及建筑设计规范没有关于风水方面的规定更深层次的原因,得探究以下几个问题,本文只能略微涉及。
1. 1传统文化的溃退
      在近代史上,西方对中国的征服,不只是武力上的(历史上狄夷征服中原不乏其例),更主要的是文化上的,表现于传统文化的溃退,而所以如此,是因西方文化是科学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人多是“封建迷信”中国古代无科学,这差不多是中西学界的定论,个别西方学者,比如李约瑟,出于对中国的好感,认为中国古代有科学,但其论证也只涉及技术层面无怪乎连梁启超也认为“阴阳五行是迷信的大本营”,“吾辈死生关系之中医药,皆此种观念之产物”(《阴阳五行之来历》)阴阳五行是风水的理论基础,与之相关的中医学已在摒弃之列,勿庸说建筑之风水。
1. 2人文与技术之间的张力
      广义的建筑是人文与技术的结合,若将“建筑”与“土木”相对,则建筑更强调人文,土木更强调技术我国一直以“土木”取代“建筑”,实反映了重建筑之技术甚于人文。重建筑之技术甚于人文,在世界各国是一种普遍倾向,只是程度不等而已。悖谬的是,重建筑之技术甚于人文,恰恰又是出于建筑的人文,关怀文化差不多是有闲阶层的产物,建筑文化不例外,欧洲的巴洛克、洛可可,古代中国的园林别墅皆属此列。但社会的发展是“从身份到契约”(梅因),平等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建筑上,技术力所能及的人文关怀就是“国际式”火柴盒似的建筑的泛滥,这实际上反映了人文与技术之间的潜在张力,具体到中国建筑,则是现代技术话语无法有效地与传统风水理论衔接。
1. 3木结构与钢混结构的反差
      传统建筑除寺庙、佛塔等少许建筑为石结构外,其余大多属木结构,这与现代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导材料所形成的钢混结构有鲜明的反差,钢混技术显属进口,不是我国风水理论的产物,与风水理论相匹配的木结构技术,有记载的,如李诫的《营造法式》,仅被学者研作仿古建筑或复古建筑之用,无记载的则大多已在建筑发展之沧海桑田中失传。
1. 4风水理论本身的是非曲直
      风水,正名堪舆,俗称风水,因以“气”为着眼点,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以“易”为根木(阴为月,阳为日,日月合之为“易”,故又名易学堪舆。易学本身极富争议,褒贬不一,易学堪舆的命运不能免同。贬之者以科学的放大镜观之,斥之为巫术;褒之者以科学的显微镜观之,几欲呼之为科学的圣经,比如,有学者将风水符镇法中使用的符咒与人体基因的形状作比较研究,以期阐明符咒对人体基因场的影响,就很有元科学(玄学)之味,不论风水理论本身的是非曲直,风水理论的适用在当今科学占主导话语的情景中,则面临着如下困境:其科学不能诊释的部分在应用上无所适从;其科学能够诊释的部分在应用上由科学为之。让中国建筑知风水,其必要性并不来自发思古之幽情,实则应是现实使然。分述如下。
2. 1传统继承的要求
      建筑是写在石头上的史书,这是建筑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发展若摒弃了传统,无异于无根之萍。但传统系争取而得,非简单地继承而得(歌德)试举一例,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典范,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涵,但又有多少人知故宫实乃“阴阳五行”的集中体现?仅就色彩,就可观故宫的“五行”思想:宫墙、殿柱用红色,红属火,意正人光明;屋顶用黄色,黄属上,谓中央,意皇帝必须居中;北部的天一门,墙色用黑,北方属水,为黑;东部屋顶用绿色,为东方木绿,属春……故宫活脱脱就是河洛文化的藏经阁。河洛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应像故宫一样,对于不识个中品位的人,仅是现代文化(建筑)中的摆设。
2. 2建筑文脉发展的要求
      建筑之文脉,从时间上看,意谓建筑传统的承传:从空间上看,意谓建筑的乡土取向建筑应该是地方性建筑,虽然实际情况每每与之相背(比如近年我国建筑的欧化风)建筑的乡土取向与建筑的国际接轨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国际接轨强调的应是建筑的技术层面,而技术其实是无国际的,不用人为接轨,它会自然接轨;反之,建筑的人文层面,占尔兹说得好,越是地方性的就越是国际性的。没有人会认为白金汉宫是世界建筑的瑰宝,而故宫不是。因此,在建筑的人文层面上强调国际接轨,不免南辕北辙。吴良墉教授说的好:“建筑学是地区的产物,建筑形式的意义与地方文脉相连,并解释着地方文脉。”而国际建协的马丘比丘宪章以及后来的北京宪章对地方文脉都有足够的强调。地方文脉,以中国的传统话语呼之,风水也。
2. 3建筑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同样,以风水理论观现代建筑,则可说,全球的风水已经或正在遭到破坏这就是所谓的“三P危机”:“资源枯竭" (Poverty) ,“环境污染”(Pollution) ,“人口爆炸”(Population)。在这里,根本的问题是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宏观层面是指生态建筑,微观层面是指绿色建筑。无论是生态建筑,还是绿色建筑,于风水理论而言,在理论层面上有“天人合一之思想的保障,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有如下三人原则的保证:天地人合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李约瑟有言:“皇宫、庙宁等重大建筑当然不在话下,无论城市里集中的,或是散布于田园中的房舍,都常常显现出一种宇宙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位、节气、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这差不多可以视作宇宙态建筑了。
2. 4风水理论人文关怀的内在要求
      现代建筑是住人的机器,工业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是把人绑到了机器上,现代建筑则是把人装到机器的盒子中作为这种现象的反动,在西方出现了后现代建筑,按后现代建筑理论大师詹克斯的分类,后现代建筑有六种不同的流派:历史主义的,直截了当复古的,新民间风格的,特定都会主义的,隐喻及玄学的,以及后现代建筑空间。后现代建筑要反对的是现代建筑的呆板冰冷,更多地强调建筑的人文关怀作为中国建筑师,也许更应该回到传统的风水理论而不是西方的后现代建筑理论,因为人文关怀本就是风水理论的内在要求,而后现代建筑的六种流派与风水理论有太多的家族相似。另外,有必要指出,前述现代建筑是在社会发展追求平等的趋势中出现的,是现代技术的人文关怀,但这种关怀更像是计划经济中的配给制,忽略了市场经济中的“自发秩序”哈耶克),最终导致的是建筑发展的滞胀及建筑对人的压抑。与此相反,风水理论强调“宅与人相扶”,建筑与人理当相互促进。
3 如何走向风水建筑
      风水理论可在建筑的不同层面上适用,包括: (1)城市规划;(2)小区及园林规划设计;(3)建筑单体设计;(4)家庭装饰装修。而唯有在建设的不同层面上适用了风水理论才可以说我们的建筑走向了风水建筑。走向风水建筑任重而道远,必定是以建筑界为龙头的全民族的事业。以笔者的浅见,强调如下诸方面应是十分必要的,虽不免管中窥豹。
3. 1制度上应留有空间
      前述,风水理论未能适用于建筑的直接原因是制度上没有空间。比如,依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的设定与  选址应遵循如下原则:(l)政治需要原则,(2)经济发展原则,(3)自然条件原则,(4)人文历史原则。但在我国的城市规划法中,后两者体现得远为不够,更勿论风水理论中的原则了。因此,在制度上为风水理论的适用留下空间,可以说是中国建筑走向风水建筑的基础。
3. 2理论上应有拓新
      谁控制了话语,谁就控制了他人的生命。话语与权力的关系,是现代结构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风水理论未能进入现代中国建筑的视野并在制度上留有空间,系因科学拥有话语霸权,而风水理论又未能与科学很好地衔接。比如,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理论的根本差别是,前者只重视太阳一个因素,后者还重视太阴(月亮)、星宿方位的动变因素,建筑规范上可以把日照间距以公式L= aH表示出来,但是否能以一个公式把太阴、星宿方位的动变因素反映出来则需要对风水理论进行拓展。
3. 3“选”与“建”
      中国的风水理论发端于古代的原始聚落建筑,其时,人还是彻底依附于自然的,人类建筑在自然面前渺小而可怜。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到今人,人类在自然面前几乎是肆无忌惮,其建筑也在与山川河流争夺空间。这个过程同时也说明风水应该由“选”倚向于“建”。如果说传统风水理论重在于“选”,即相地,则现代风水理论更应注重于“建”在短缺的自然面前(即在不甚理想的场境中)建造出城市风水:在风水短缺的城市中建造出小区、园林风水;在小区、园林中建造出建筑的一体的风水;再在的一体建筑中建造出家居风水。
3. 4美学品格与实用功能
      中国风水理论不仅具备实用功能,还具备一种美学品格(李约瑟)。其实用功能已被现代建筑科技取代,但其美学品格却是现代科技无法解构的。正如林语堂所言,西方科学可以精确地分析花的结构,但对于如何赏花,还得向中国学习。这种美学品格并不只是驻留在概念中,更多地表现在技法上,比如“风水过白’,当然,就生活本身应具备一种美学品格而言,风水理论的美学品格仍然是实用的,这正如中国医学之强调于养生,虽不及西医之外科手术来得迅捷,但却是更为根本的东西。与此相比,山走向风水建筑而带来的人文、生态旅游实在只是副产品。
      让中国建筑知道有中国,其实就是要让中国建筑走向风水建筑。风水理论与现代建筑科技的关系,恰如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关系,后者,{不能也不应挟“科学”的人子令前者一为诸侯笔者一倾向」几认为,在现代建筑中,风水应主“内科”,现代建筑科技主“外科”,毕竟,写在石头上的史书不是逻斩的推演,人类生活木身也绝非理性的演绎当然,让中国建筑走向风水建设,必定任重道远,不乏艰难但“初及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中国建筑之“桃花源”不是在那一方风水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