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民工生活状况调查:宿舍四处透风 吃饱就很知足

作者:刘婷 白振元 来源:秦皇岛日报 2012-12-03 20:21:33 0人评论 1947次浏览 分类:关注民工

每天16元钱能吃什么?气温已低至零下,住在没有取暖设备、四下透风的板房里是什么感觉?当很多人一顿饭花几十元还在抱怨菜品的质量时,当很多人穿着毛衣在屋子里抱怨暖气还不够热时,我们是否想过,在这个城市,还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生命吃着最俭省的伙食,住着凉意刺骨的工棚,却干着最繁重的工作。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他们的生活如何,又有着怎样的需求和期待?

吃饱就很知足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那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建筑工人每天在吃什么?这一最基本的生命需求能够得到什么程度的满足?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基层建筑工人的伙食水平在不同工地、不同公司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11月8日下午5点多,记者来到位于海港区迎宾路紧邻天洋新城的盛泽豪庭项目工地。一个帆布帐篷首先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简易的餐厅——由废旧木料打造的低矮木桌、板凳,简易钢架加薄木板搭的菜板,两个陈旧的电饭锅,几个还没有洗刷的饭盆儿。工人们刚刚吃完饭就被叫走干活儿去了。

在工地的北侧有一栋两层的彩钢板式工棚,这就是职工宿舍。记者敲开了其中一间的房门,来自吉林长春的老王与三位老乡住在这里。他们在房间的西北角搭了一个低矮的“餐台”,所有的调料和炊具都堆放在那里。老王说,工地每天给15元的伙食补助,没有食堂,所以他们自己搭伙做饭吃。2008年以前,每天十一二元就能吃得挺好,现在虽然补助涨了,但是却不敢买肉吃了——物价涨得太快了。

相对于盛泽豪庭,海港区环岛公园附近的世纪港湾商业广场项目规模要大得多,进驻工地的工队数量也多,各工队的伙食供给不尽相同。

11月9日11点半,工地外的小吃摊儿围满了工友。摊主提供的小饭桌和板凳供不上他们使用,很多人就捧着碗蹲在地上吃。速冻水饺十几个一碗,每碗7元;盒饭一份也7元,两菜混搭,米饭管饱。来自安徽的王氏弟兄都买了水饺。弟弟年轻,吃了一碗刚够垫底,又买了一碗。他们刚到工地10多天,工地给每人每天16元的伙食补助,但是每天吃饭实际要花20多元。这几天,买日用品、棉衣加上吃饭,工长先期给的400元生活费已经花得差不多了。

同样是这个工地,来自河北保定的几位工友待遇比王氏兄弟好很多。公司雇人每天做好饭送到宿舍。他们虽然不用花钱就着冷风蹲在外面,但是在这样的季节里,饭菜经过一路的运送,盛到碗里已然没了温度。工人小刘非常直率地告诉记者,一切等他吃完再聊,否则饭就冰凉了。

记者询问的另两支来自四川的工队都有自己的食堂。食堂虽不宽敞但却温暖,有桌有椅,热水充足。工人们持饭卡到食堂就餐,荤素菜品按价划卡,主食管饱,俨然是工地中的“天府之国”。

宿舍四处透风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些建起无数高堂广厦的建筑工人又住在怎样的环境中呢?

在工友小刘的宿舍,不足50平方米的房间里挤着9张上下铺。门与门框之间裂着缝隙,墙角露着小洞,前几日灌进屋的雨水洇湿的地面依然泛着潮气,风正顺着这些缝儿和洞钻进屋来。屋里没有暖气,也没有暖风机等其他取暖的设备,屋里屋外的温度一个样,在屋里也要紧紧裹着冬装。床上的被褥都是工人自己带的,一层褥子铺在木制的床板上,坐上一会儿就会感觉硌得慌。晚上7点多钟,大家就都穿着衣服钻进被窝,打开电褥子取暖,即便这样也经常在后半夜被寒气冻醒。

老王和三位老乡却连上下铺的待遇都没有。他们用钢架支撑一块大木板,在木板上铺上一层泡沫塑料,将被褥铺在上面,四个人就挤在这张大通铺上过夜,靠电褥子和体温取暖。对于目前的居住状况,老王并无抱怨。他说因为还没正式开工,很多条件不达标很正常,而且他们干的就是艰苦的活计,早年工地住帆布帐篷,现在能住上板房已经很不错了。

记者观察发现,目前工地的生活区基本都是简易拼装的彩钢板房,一般为上下两层,隔音和密封效果不好。因为楼板之间有缝隙存在,二层的灰土不时地落到一楼,有时甚至污染了饭菜。取暖问题并非共性,工队的规模和实力往往决定了工人居住条件的好坏。好的公司在进场之前就会做好规划,诸如取暖和用电等基础设施都设计得比较完备,而小公司或是散户包工就无法提供此类生活保障。

世纪港湾商业广场项目的生活区内早期入场的工队宿舍都有暖气,但是近期增加的工棚都没有采暖设备。采访期间,一位来自四川的安全工长告诉记者,有一部分工队因工程完工正在陆续撤离,腾出房间让后入场的工队居住。但是小刘竟没有听说这个消息,他也不知道该找谁联系——一个项目不知要层层转包给多少工队,有时工钱都不知道找谁结,更何况小小的取暖问题呢?

没有玩儿的心思

现代生活中,娱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影视、运动、棋牌、旅游……花样繁多。但是这些对于建筑工人来说就像天上的星星,是很遥远的事情。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多在9至10个小时,繁重的体力劳动耗掉了太多的精力。下工后,年纪大的倒在床上聊聊天,年轻的捧着手机上上网就已经是最好的休闲了。

小刘说自己喜欢旅游,刚到秦皇岛时就抽空跑去海边逛。但是当记者问其感受时,他却说:“我就想得快点回去,还有活儿没干完。”

小郑画画很好,32开的小夹子上夹着很多临摹的铅笔画。他告诉记者,打工挣钱是为生活,花钱学画画想都不敢想。

小王喜欢听歌,手机里存了很多下载的歌曲,空闲时就带上耳机独享。

好在通讯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他们与家人的距离,一部手机在手,时常通话联系,缓解了亲人之间的思念之苦。

记者走访的3个工地只有大秦·左岸一家设有职工浴室,3家都没有文化娱乐室。世纪港湾商业广场的生活工棚为了消防安全全部使用36V低压电,手机充电都成问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过去农耕时代的生活在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依然上演着。

总结工友们的心声,记者发现他们最担心的是欠薪,最盼望的是吃得再好点儿,住得再暖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